发表日期:2013.11.04 访问人数:843
2013年的8月份,国务院正式发布“宽带中国”战略,中期目标为2015年实现50%固网宽带普及率,100M城市用户宽带,惠及2.7亿用户。该战略的发布极大提振了整个产业链的信心,也为信息消费国家战略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然而,宏大的国家战略背后,却也伴随着产业链的一些难题:运营商不仅在固网建设上存在投资压力,更是长期面临“增量不增收”的难题。既定的“国家宽带”战略应该如何落地,是否需要重新审视宣传了多年的“光进铜退”战略,如何才能建设一张灵活、高效、充满生命力的宽带接入网络?在日前的2013年通信展期间,C114编辑对阿朗亚太区固网接入业务中心产品支持与方案的负责人丁浩博士进行了专访。
丁浩表示,整个产业界对于“宽带中国”战略可谓是翘首等待已久,而如今政策的出台对宽带网络建设会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他同时指出,不管是运营商,还是设备供应商,在新的产业形势下,都将比以前更加务实,更多的是注重经济性,投资回报率,也就是如何多快好省的进行网络建设。
阿尔卡特朗讯亚太区固网接入业务中心产品支持与方案负责人-丁浩
点铜成金
在前几年,“光纤到户”和“光进铜退”是整个宽带接入网络建设的关键词,部分运营商也对此倾注了极大热情,以至于出现过上半年就能花完全年投资计划的现象。
“运营商对于宽带网络的快速部署需求是不会改变的,但现在需要去找到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宽带网络单线成本与光到达的节点层面是成正比的,FTTH的建设成本是最高的,而FTTB/FTTC等建设模型成本则会低一些。”丁浩说。“关键是找到适合的节点,理性的进行组网技术选择。”
据丁浩介绍,现在全球主要运营商大多并不单一采用光纤技术实现宽带部署,而更多采用了“光铜混合”部署策略,以大幅降低建设成本和网络部署周期。“这不仅可以解决建设成本和带宽需求的平衡问题,还可将更多带宽更快速地提供给更多用户。”而在国内,已经有部分运营商开始进行了测试与商用部署。
对于铜线资源的利旧,业界也有过很多讨论:现网中的铜线质量如何,能否提供20M的可靠接入带宽?铜线技术的生命周期如何,能否规避短期内的二次部署,提供百M级的接入能力?铜线技术的运行维护和部署场景如何,能否撑起一个产业链来,从TCO和产业健壮度方面帮助运营商?
在丁浩看来,在500米的半径内,VDSL2技术能够提供20M以上接入带宽,而VDSL2矢量化技术更是可以有效抑制网络串扰,提升用户的带宽品质。阿朗现在推出的G.FAST技术,在100米的半径内,甚至可以提供100M的接入能力。“铜线走到今天已有非常高的速度,但技术还在持续演进,还有很长的路可走。”
扩展未来
伴随着PON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部署深度的扩展,如何更有效地提升网络的价值,就成为摆在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在丁浩看来,SmallCell的回传将会成为PON技术又一个增长点。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LTE时代组网模型出现了很大变化,除了传统的宏站之外,大量的微基站出现,如何对此进行有效回传是非常关键的。而传统的PTN或者IPRAN等技术,在经济性方面并不突出。
“的确,将PON用于移动回传领域,是需要解决带宽能力、时延、倒换保护和同步等技术问题。从目前我们的技术储备来看,已经基本上能够实现这些技术特性,无论是对FDD还是TDD,我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作为最为主流的固网宽带接入技术,PON技术也在沿着自己的轨迹快速前行。从原来的EPON/GPON,到现在的10G EPON与NGPON,再到瞄准2015年应用场景的NGPON2,技术演进的步伐在逐渐加快。
从产业链现在的情况来看,EPON/GPON在全球部署规模非常大, 10G EPON与NGPON的大规模部署还没有出现,但NGPON2则在加速成熟,产业界开始走向十字路口: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演进,从G到10G再到40G还是跳过10G阶段,直接迈入40G的NGPON2时代?
在丁浩看来,运营商在技术选择上肯定会不同。“不同的运营商有着不同的业务特征,也有着不同的网络应用场景,到最后肯定是多种技术并存。”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成都网站建设资料请点击【成都网站建设公司介绍】
成都网站设计案例请点击【成都网站设计案例】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