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后,我回答得最多的两句话:一句是运气好;另一句是有好运气要好好地使用它。”5月18日,暴风科技(300431.SZ)上市55天后,暴风科技CEO冯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采访时说。
经历了36个涨停之后,接下来暴风科技靠什么支撑300亿市值?
冯鑫给出的答案是:从一家网络视频企业全面转型成为DT(DataTechnology)时代的互联网娱乐平台。冯鑫说,这是自己在上市后,回到山西老家闭关十多天后思考的结果。他称:“DT大娱乐”与以往战略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从以“我”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大数据、用户画像为中心,做场景连通。所谓用户画像,即用户信息标签化,就是企业通过收集与分析消费者社会属性、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等主要信息的数据之后,完美地抽象出一个用户的商业全貌,可以看作是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方式。
围绕这场变革,冯鑫说,自己已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外部资源的沟通整合上,每天忙到零点后。
而对于暴风继续飙涨的股价,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最近其实每天都会看一眼”,此前自己从来没有炒过股,直到因为暴风上市才装了炒股软件,浏览股吧中的讨论。“股民比我想象中更了解暴风”。
建议互联网公司“打死都要回来”
在上市当天表示“希望开启A股享受暴风、暴风享受A股的时代”的冯鑫,正在持续享受着A股盛宴。
5月18日,暴风科技完成了第36个涨停,股价收报于248.6元,总市值达到298.32亿元,这接近迅雷市值(7.29亿美元)的6倍和优酷土豆38亿美元的市值。
对于暴风的市场表现,冯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总结,简单说就是群众基础。他说,此前,一些国内股民可能对于投资的企业具体做什么并不十分了解,但暴风影音是一款用户基础广泛的应用,股民的感受不同,这是自己在上市之前就预料到的。
不过,目前暴风的基本面是否足够支撑如此高的股价和市值?这曾遭到业界不少质疑。例如,和丰满的股价相比,暴风科技刚刚交出一份亏损的业绩,与此同时,它的虚拟现实产品暴风魔镜也被评价太过早期,虚而不实。
对此,冯鑫坦言,自己最初对暴风的股价预测在100元钱左右,而聚焦效应确实带来一定程度的放大。“但放大的是大家对暴风未来的想象,重要的在于未来的行为能否大于这个想象。”冯鑫说。
对于暴风的亏损业绩,冯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直言:“几百万的亏损和不亏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亏损绝对值没那么大。也许利润虽然下降,但收入的增长,换个角度来讲说明暴风还在着力发展,还在投入。”至于暴风魔镜业务,冯鑫的观点是:“我们不是BAT,特别实的业务BAT已经第一时间插进去了,但虚拟现实正是因为时机还不够成熟,反倒是成了机会。”
不过,对于涨停给暴风究竟带来多少新用户的增长,冯鑫称自己并未做统计。但他认为,发酵才刚刚开始。“一定会有海量股民在买了你的股票后,要支持你,广告客户也是一样的道理。”冯鑫说。
“所以说互联网公司回A股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冯鑫说,“我给它们的建议是打死都要回来,99%去美国和(中国)香港上市的公司都亏了。”
混乱中找到线索
就在暴风上市后不久,冯鑫曾花了十多天的时间,回到山西老家闭关。
“每天就是打坐、看书。”冯鑫对记者说,他还思考了未来5~10年一家公司长成什么样子,“今天任何一家公司都没有做到它的10%~20%,我希望尽快做到60%~70%”。
按照冯鑫的描述,暴风科技5~10年要做的就是DT大娱乐,把过去单一视频服务和传统娱乐的以“我”为中心变成以“你”为中心,“自我”变成“利他”,所有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型,都以用户大数据和用户画像为中心。
“之前暴风对用户画像目的性太强,就是为了广告优化,用户观影习惯,为了目的而去挖掘,是战略性挖掘。”冯鑫坦言,“现在要把用户画像做好,把场景连接器做好。”
冯鑫举例,用户在看视频时会有许多的“连通口”,建立在大规模用户群体之上和有新的商业模式的主流娱乐服务,包括视频、音乐、游戏等等,都将全面整合外部资源,并且相互打通。
随之而来的是商业模式上的“乘法效应”。“例如用户看一个片花是不是能直接买电影票,看完电影是不是可以继续做观影设备;一场线下音乐会,通过虚拟现实现场直播和点播,带来的O2O新服务、新的盈利增长点。这背后依赖于通过数据的运算和产品的配合、改造,关联暴风的各项服务和商业模式。”冯鑫说。